中国经济下行导致汽车行业也进入“新常态”。全球商业咨询公司艾睿铂(AlixPartners)预计,中国汽车行业从今年起将经历个位数的低增长,全年销量可能出现下滑。这是2008年金融海啸后首次。
艾睿铂周三在上海发布的2015年中国汽车展望报告指出,中国汽车销售预计将维持4.1%的年增长率至2018年,并在其后至2023年放缓至2.9%,而过去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(CAGR)是19.3%。
鉴于今年1月至7月的汽车销量仅同比增长3.4%,艾睿铂董事总经理林莲云博士认为,2015年可能是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最具挑战的一年。库存增加、销售下滑、整车厂(OEM)正在重新考虑生产策略,这些迹象都表明未来汽车行业的环境将更为艰难、竞争会更加激烈。
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虽然“移步”到虹桥的国家展览馆举行,但有车迷和活动商反映,车展的整体气势,车商在展台布置、活动和新车型发布会的预算较往年“缩水”。
林莲云回答本报询问时指出,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使得消费者的信心和对汽车的需求下滑,再加上消费者认为汽车价格会再下降,使得销售量面临考验。
不过即便如此,林莲云认为中国汽车的“黄金时代”并未结束,只是“盛世”不如2010年左右那般辉煌。他说,从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是日本和欧洲的六分之一、美国的八分之一来看,中国汽车销售仍有希望,“只是增幅不会像之前那么快”。
艾睿铂预计,到2023年,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340万辆,占全球总销量的30%。
面对更为艰巨的行业环境和挑战,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“出路”如何也为外界所关注。艾睿铂董事许谦认为,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不可能从研发等资源上和国际大品牌媲美,既然如此就把精力和费用花在刀刃上,控制资源专注于几款车型的开发和生产,而不是全线铺开和国际品牌正面相撞。
他说,中国汽车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可预测性。那些把主力放在休旅车(SUV)的车商,所受冲击可能就不如生产一般轿车的车商来得大。林莲云说,谁又想得到现在SUV等特定类别在中国市场,比普通轿车卖得好呢?
至于过去一两年日趋成熟的专车服务、汽车租赁和共用汽车等模式在市场上被消费者追捧,许谦认为相关的行业法规和消费习惯尚未定型,此类业务模式暂时不会对汽车销售形成影响。
评论